政治思想史與歷史的詮釋
- Pocock, J. G. A. 2009. 'Texts as Events: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In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 Essays on Theory and Method, 106-119.
- Pocock, J. G. A. 2009. 'The Politics of History: The Subaltern and the Subversive.' In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 Essays on Theory and Method, 239-256.
- 摘要:
- 重構歷史應以第三人稱的方式,重構之目的不在於翻譯與追求原文作者書寫當下的意圖,而應以不離文本的情境與脈絡,詮釋與探索作者的語意,作清晰並賦予歷史性的延伸說明;另外,文字的多變,史學研究者在研究的過程當中,亦因此可以進行多樣化的詮釋,使得同一事件得以不同的面貌而成為歷史;
- 作者認為有必要回歸各個文化脈絡重新的思考「我們」(our) 與「他者」(they) 的歷史,反對過去在現代化後的西方,以宇宙論的詮釋方式,作為歷史詮釋全然主導者。因為,過去有權利成為歷史的主體或詮釋者,只有對自身文化及自治有權力主宰的群體才有資格,而這樣歷史脈絡下所形成的「歷史」,亦成為西方長久以來的「主流」的歷史敘述。至於在過去歷史詮釋權被剝奪的群體,因政治話語權被要求重新檢視,對於歷史詮釋亦應該給予重述。
- 問題:作者文章提到歷史面向的多樣性,以及多樣化如何可能,但作者在思考歷史面向是以群體作為單位,思考「我們」與「他者」的歷史詮釋,如以作者所屬,歷史的面相為多樣,那要如何面對群體當中個人對於歷史詮釋的不一。
- 關鍵字:歷史詮釋、多樣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