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史研究對象的轉變。Skinner反對強調普遍性與恆久性的「單元觀念」(unit ideas)研究,提倡將「概念」作為思想史研究的對象,使思想史的任務由探尋意涵轉而成為考察概念形成的知識環境及其含義演變。此外,他更多關注於概念在某一特定時段的突然轉變,正因在這短暫階段,概念被重新定義或創造而改變了它們在社會思潮中的地位,因而考察概念除了要理解概念的意義,更要呈現何以概念在當時遭到廢棄或佔據主導作用,其能發揮何種作用,概念彼此間關係及其與更廣闊信仰體系間的關係。
- 概念與詞彙的關係。因概念由特定詞彙表達,考察概念必定離不開對詞彙的研究,而兩者的關係大致為:一、一套新詞彙出現,進而人民接受和討論這一新的概念;二、社會價值的概念的變遷改變了人民所使用的詞彙。但這並不意味著詞彙與概念之間有著必然的對應關係,而僅是相對關聯密切。
- 修辭分析。作者期望建構解答時代困境的思想論證並說服同胞接受,因而多採取修辭策略重新定義詞彙和概念,具體表現在運用評價性的詞彙,如將「勇氣」與某一行動關聯,該行動則會對讀者產生積極效應,進而成功發揮改變讀者觀念或道德認同的作用,使某種飽受爭議的社會行為正當化。修辭分析需要從三個層面理解詞彙的語意,知其判準與指涉物,並了解其評價性態度。同時亦需兼顧同時代的知識背景甚至將之放在文化脈絡下研究。
- Skinner認為,作者可規範性使用遵循時代概念語境的論述慣例而起引領風氣的作用,但同時這種規範性地運用也是概念轉變的契機。換言之,概念轉變並非自然,而是透過作者有意識的創作或無意識的論述習慣所創造。然而,若某時代作者們皆期望能說服眾人其思想論證,競逐影響力,同時代間詞彙和概念的使用是否並存且不可供量而非似有遞進的轉化?另外,Skinner談及商業性質的詞彙運用並不能當做概念轉變的例子研究,而今詞彙的使用隨機性更大增,這種研究方法僅能考察思想家文本,卻是無助理解今日概念轉變的「過時」討論?
關鍵詞:概念史、論述策略、修辭、詞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